娱乐至死 读后感

媒介即隐喻: 铅字,电视机都是媒介,每种媒介有不一样的特点,特性。 每个媒介在大脑中都会附带一些额外信息。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和电视机统治下的美国完全不一样, 印刷机和电视机有不同的特点, 这种特点是绑定于工具自身的。

电视机的娱乐属性特别高。 原因是电视机因为收视率的问题 会被迫的对节目内容做出一些调整, 这些调整会使节目变得非常具有娱乐性,片段性。

当电视机播出一个很惨烈的新闻的时候, 比如X死Y伤, 在新闻结束的时候, 播音员仍然会说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这促使我们对这个新闻发生的惨剧不闻不问, 我们只是了解到了这个事情, 仅此而已。 随后我们很快会忘记它。

电视上一个新闻可能就只有45秒, 在播放结束之后 会紧接着播放下一条新闻, 这样就不会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 其实,观众也不需要思考。

新闻使信息变成片段式的了。

信息应该对我们接下来的行为产生一些影响,但是新闻一般情况下对我们今天要做什么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好,现在。。”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语句,这使得信息变得更加碎片化。 新闻播音员使用这个句子来让我们把注意力从上一个新闻转移到下一个。

词汇在语境下才有意义, 自相矛盾在语境下才会发生。 在一个没有语境的语境中, 自相矛盾就自动消失了。

印刷术统治下的美国, 书籍,小册子 才是主流。 电报的发明, 电视机的发明, 电视机与摄影术的结合, 产生了一个娱乐时代。

电视使政治和宗教也变成一种娱乐。 使用电视节目传教 不可避免的使传教变成一种娱乐节目。

宗教应该是神圣的, 需要有仪式感。 需要特定的图案, 特定的道具(木头,圣水什么的)。 电视会抹掉神圣感, 因为电视本身不是神圣的, 我在电视上看娱乐节目, 在电视上寻求快乐, 那么看宗教节目也会有类似的想法。 还有就是, 看电视节目的时候, 选择权在观众手里, 我想换台就可以直接换台, 在教堂的时候却做不到一秒回家。

教堂的环境和家里的环境也不一样。

此外, 宗教节目一旦上了电视, 就会寻求收视率, 而为了收视率 会更大的减弱宗教的神圣感。 因为会精心准备节目, 会调查观众喜欢看什么, 然后自身去往那个方向发展。所以宗教节目就会变得具有娱乐性。

政治也是如此,观众需要的不是思考, 不是长篇大论, 需要的是 电视明星般的感觉, 政治人物应该耀眼, 需要像其他电视广告那样推销自己, 没有深度思考, 没有疑问, 需要有的是 带给观众良好的感觉。

60秒的电视广告太长了, 30秒的 略显臃肿, 15 ~ 20秒的最好。 但须知 15~20 秒根本很难表达什么有深度的内容。

电视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瞬间快乐。

将电视和教育结合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但仅仅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娱乐时代会使文化精神枯萎。

0%